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

安平孤棚祭 慰孤魂傳百年


〔記者黃文鍠/台南報導〕農曆7月,俗稱的鬼月,濱海的安平地區,原本就有點普度公燈習俗,加上農曆7月9日有全台獨一無二的孤棚祭,透過百年不變的活動,傳承地方特殊文化。



安平耆老表示,普度公燈是農業社會的產物,農曆7月1日開始,懸掛在住家門前或村莊出入口,到7月底才會撤下。

當時不分市區、郊區,都有點普度公燈習俗,入夜後點亮,天明時熄滅,市區的普度公燈較為講究,大都用鋁皮和玻璃製成的四角形燈,玻璃上還寫著「普度公燈」,或「慶讚中元」等字樣,講究一點的還會在燈內放置胭脂花粉或香菸,供男女孤魂使用,展現濃濃的人情味。

體貼好兄弟 普度公燈高掛

至於安平地區,因為早年民眾生活較不富庶,普度公燈也比較不講究,一頂斗笠,一顆燈泡,就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普度公燈,雖然看似簡陋,但體貼「好兄弟」的心意,還是沒有打折。

除此之外,安平地區還有全國唯一的「孤棚祭」,有別於一般7月普度對象都是陸上的無主孤魂,「孤棚祭」是將長長的白布垂入運河,牽引水中孤魂到孤棚上享用祭祀,聳立在河畔高高的孤棚,對映著巷弄間閃爍的普度公燈,讓舊部落區的7月,流露出不少「古意」。

文章來源: 自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